別給說謊的孩子貼上壞標簽

本文Tag標簽:??

  5歲的陶陶酷愛在墻上作畫,對此爸爸媽媽已經警告過他多次了。最近,陶陶一家喬遷新居,媽媽特意為他準備了一塊大白板。陶陶在白板上畫了幾次,可總覺得沒有畫“壁畫”過癮。終于,他找到機會了——那天舅舅舅媽帶著小表妹來做客,趁著大人們聊天的功夫,他領著表妹痛痛快快地發(fā)揮了一次,將主臥室內沒被家具擋住的白墻涂抹得色彩斑斕。當媽媽質問他時,陶陶矢口否認,說那全是表妹干的……

  幾乎每一位父母都認為說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并調動自身所有的聰明才智、身體力行,設法使自己的孩子遠離這種惡習——從寶貝很小的時候就往他的腦子里灌輸《狼來了》一類的故事,努力地教育孩子要實話實說、坦誠做人。然而,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很多父母都會遭遇孩子謊言的襲擊,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接下來其中的一些父母有可能雪上加霜,他們會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越大,謊言會越來越多、說謊的本領越來越強、謊話也越多越高明。

  說謊似乎是孩子的通病,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的一種錯誤。有了如此寬容的心態(tài),你對孩子“失誤”的關注點就能不僅僅停留在“天大的、不可饒恕”的錯誤層面上,而是努力探尋孩子撒謊的目的,并檢查自身是否在無意中為孩子的撒謊起了引領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編瞎話,真的其樂無窮?

  ◎將真實與謊言混為一談

  4、5歲的孩子分不清自己想象的事情與真實的事情之間有什么不同,因為他們的想法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非現(xiàn)實性。他們試圖用言語描述某種虛構的東西,努力把自己編織的幻想說得和真的一樣,同時他們也從心底里以為那就是真的。這種“謊言”,實質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與有明確目的的撒謊無關。一般來說,幼兒說謊很少出于惡意,與其說他們在說謊,不如說他們提供了錯誤的信息,通常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在說謊。

  5歲的曉雪去過大連、青島、北戴河,但她絕對沒去過三亞。當溪溪在班上炫耀她假期在海南玩得如何如何高興時,曉雪不甘示弱地說自己這個寒假也去了三亞,并借助她見過的海岸、礁石、沙灘加上從圖片上、電視上看到的熱帶海濱景象,把她想象中的三亞和自己的旅行描述得繪聲繪色。得到了老師的夸獎和小朋友的掌聲。曉雪媽對此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簡直是無中生有、捏造事實!

  其實,能把完全沒有的事編得有鼻子有眼兒,說明孩子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而它作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之一,對孩子智力的良性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想象性說謊是孩子聰明的表現(xiàn)。曉雪這樣做并不是真的想欺騙小朋友,她不過是向往這次出行,進而主觀地將向往變成了“現(xiàn)實”。所以,媽媽不妨這樣引導孩子:“我沒去過海南,但我去過其他海濱,我想象中的海南旅行是這樣的……”如此,既拓展了孩子想象的空間,也有助于她將幻想與現(xiàn)實區(qū)分清楚。

  ◎父母做了壞榜樣

  父母總是一如既往地要求孩子不說謊,可自己卻在不經意間言行不一,比如業(yè)務上的合作伙伴邀請你星期天小聚,而你恰恰出差回來疲憊不堪,但為了不讓對方掃興,你將出差的日期錯后了幾天,告訴人家星期天你剛好在外地;你無意購買保險并對保險推銷員的鍥而不舍感到厭煩,在他又一次打來電話時,你請伴侶告訴他你不在;或者,你對朋友送給你的手表贊不絕口,但在家里仔細端詳它的時候卻自言自語自己不喜歡這塊表的款式……這些實際上是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說謊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在自認為需要的時候,孩子也效仿大人的樣子把沒有的事情說的和真的一樣。年幼的孩子很難分清哪些話可以直說,哪些話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因為成人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純粹真實的氛圍,所以要求他們絕對不說謊是很難的。

  如果父母認為他們可以破例說謊,孩子當然覺得自己說謊也是正常的。因此,向孩子灌輸誠實的美德的時候,要以身作則,同時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

  ◎逃避懲罰

  有些孩子的謊言是被父母逼出來的。6歲的浩浩在房間里施展“武功”,一不留神將媽媽心愛的玻璃果盤摔得粉碎。晚上,浩浩如實告訴了媽媽是自己打碎了果盤,卻遭到爸爸媽媽的聯(lián)合訓斥??蓻]過幾天,他又無意摔壞了爸爸的手機。因為上一次的誠實“碰壁”,這次浩浩采取先下手為強的措施爭取主動,在第一時間內向爸爸媽媽聲明“這事與自己無關?!?

  父母的理智和情緒往往不能合拍,盡管主觀上強調誠實的重要,可面對某一具體事件時,他們的情緒時常會占上風,對孩子行為的不滿和責罰使他們忽略了對孩子誠實品質的認可。當誠實遭遇打擊,孩子選擇撒謊也就在情理之中。

  6、7歲以上的孩子知道說謊不對,但往往控制不住地說些與事實相悖的話,這是因為他們覺得此時此地,確實有說謊的必要,比如前面提到的陶陶,他知道把責任推到表妹身上自己可能逃過父母的訓斥。對他們來說,說謊有時是推理的產物、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一旦說出真相自己將受到懲罰,索性用謊言來掩蓋現(xiàn)實。一個6歲的孩子知道如果說小熊鉛筆是他從同學的鉛筆盒里私自拿的,肯定會遭到爸爸媽媽的嚴厲批評并被責令退還給同學、向他道歉;但如果說是用自己的鉛筆或什么東西和同學換的,就很可能在父母面前蒙混過關。

  用智慧趕走孩子的謊言

  面對謊言,你是如臨大敵、對孩子的行為上綱上線,還是鎮(zhèn)定自若、穩(wěn)如泰山?實際上,你的怒發(fā)沖冠和暴跳如雷并不能使問題有根本性的改變,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千萬別把他推到“壞孩子”一邊,因為對1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說謊與品質無關。但是,撒謊絕對不是可以被認可的行為,所以,要用成人的智慧趕走孩子的謊言。

  ◎自己先與謊言絕緣

  身教勝于言傳。如果你在自己孩子面前夸獎朋友的寶貝長得很漂亮,而他實際上很丑,孩子很難不受你的傳染。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在自己的家里定下一個原則:遇事最好實話實說,千萬不要找借口,即便是遇到了麻煩;在不能說真話的時候,我們最好也不要編造善意的謊言,因為孩子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謊言,哪些是惡意的,選擇沉默可以被當作權宜之計;或者巧妙地繞開這個敏感的話題。如果成人不小心說了謊,要與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用哪些更好的辦法代替說謊。

  ◎懲罰不是好辦法

  成人在說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時,總是試圖找到百分百的理由為自己開脫,表明那是不得已而為之。其實,孩子的說謊多半也是萬不得已。所以,當孩子拒不承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時,父母應設法弄清楚他為何不能敢作敢當。如果是懼怕懲罰,我們務必幫助孩子打消這個顧慮,向他傳遞兩個信息:一是最好講真話、撒謊危害無窮;二是這一次他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但即使做錯了事還是要誠實。告訴他,爸爸媽媽喜歡誠實的孩子,雖然爸爸媽媽不希望他做錯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謊。鼓勵他主動承認錯誤、改邪歸正。

  面對孩子的謊言,父母最好放下“訓斥和懲罰”這個不利的武器,它只會讓孩子內心深受折磨,進而加倍地運用撒謊這個工具、很快升級為謊言大師。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理解他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即便他說了謊,父母仍舊是愛他的,給他認錯的機會。如果孩子鼓起勇氣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父母應在第一時間內表揚他、相信他仍舊是個好孩子。被愛和信任鼓舞著,孩子會找到努力的方向。

  但是,這并不是說絕對不使用懲罰手段。當孩子將小朋友抓傷,而且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嫁禍于人,父母就該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了:要讓他知道必須為此承擔責任、自食其果,比如免掉這個星期的麥當勞套餐或者推遲去動物園。

  ◎給孩子說實話的機會

  文弱的菲菲點子特別多,比如串通幾個小朋友躲在大門后,見膽子小的女孩來了從門后竄出,趁其不備大喝一聲,嚇得女孩哇哇大哭,隨后告訴老師這個主意是別人出的;或者抓一把沙子從身后塞進小伙伴的脖子里,然后臉不變色心不跳地說不是自己干的……菲菲在一次次出了餿點子之后,總是習慣地把它們歸咎于別的孩子,一臉的坦然似乎在說:這事與我無關。

  如果你能肯定某件事一定是孩子干的,而他又有習慣性說謊的毛病,在向孩子提問之前你不妨先發(fā)制人,告訴他你猜到他十有八九會對你說謊,就像以往一樣,但這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你給他一次機會,允許他給你一個真實的說法,并給他幾分鐘時間準備。你看著表,時間一到,便開始發(fā)問。如此,孩子在開口之前就有了選擇,有可能進行一番心理較量,而不是沿著習慣的思維模式將說謊進行到底。(小塵)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